首页 » 电影 » 爱情片 » 恋曲1980
恋曲1980

恋曲1980

类型:爱情片
导演:梅峰
地区:内地
年代:2020
主演:李现,春夏,麦子,闫鹿杨
剧情: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,一对年轻奔放的兄弟——..展开
剧情: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,一对年轻奔放的兄弟——正文正武在野湖里游泳。通过介绍,正文认识了正武的朋友毛真和她的闺蜜冯思怡。毛珍这个气质可爱的女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后来,正武在野泳中溺水身亡,正文痛..展开
剧情: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,一对年轻奔放的兄弟——正文正武在野湖里游泳。通过介绍,正文认识了正武的朋友毛真和她的闺蜜冯思怡。毛珍这个气质可爱的女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后来,正武在野泳中溺水身亡,正文痛苦万分地开始了大学生活。当他在教室里再次遇到毛真,同时又遇到热情拥抱爱情和生活的社会女青年谭丽丽时,毛真似乎与人不亲近,与物保持一定的距离,这让文本产生了困惑,而谭丽丽深沉的爱也让文本产生了困惑。在20世纪80年代社会激变的洪流中,他们将何去何从,在重大问题上又将何去何从,选择怎样的方向?

本文首发公众号娱刺儿(ID: yuci-er ),转载请联系授权

作者 | 君伟

编辑 | 宋巧静

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后,梅峰导演再执导筒,拍出新作《恋曲1980》。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,《恋曲1980》作为开幕片,在三亚举办了中国首映。

很多人知道梅峰,是因为梅峰与娄烨导演的合作,《春风沉醉的夜晚》《浮城谜事》等剧本,都出自梅峰之手,当然还有娄烨那部不能提的电影。

那部不能提的电影里的时代,到了梅峰自己手里,会拍出怎样一个独属于梅峰的故事和气质?很多人都想在《恋曲1980》里看到这个答案。

80年代读大学,切身感受过那个时代种种的复杂性与丰富性,但梅峰并没有去拍自己的青春成长,而是找来很多年前看到的小说《北京1980》,以这本小说的故事为基底,去讲述80年代年轻人的青春成长。梅峰

娱刺儿(ID:yuci-er)专访梅峰,听他聊起自己的80年代,从当今的视角回望,多了一种审慎和理性。

但无论时代怎样变,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还是共通的、相似的,80年代的爱情故事,依然可以抵达当下的年轻人。

以下为导演自述。80年代可以跟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,今天可能对于年轻人更残酷

80年代我读大学的感受是,因为国门打开,时代和社会带来一种扑面而来的外部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,这个是我们当时感受非常强烈的。

什么都可以看到,什么都充满好奇,有求知欲,想通过学习、阅读,去了解这个世界。那个时候大家拼了命往更上面的一个阶段去努力,青春成长和时代、国家成长的气氛是一致的。

回过头看,80时代对我的影响肯定存在,它的影响就是塑造人生基本的模型,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经历那个时代,不管日后从事什么职业,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,起码那个时代给我完成了一个青春的锤炼,让我对自己的存在有了一个观察和判断。

我觉得不管什么年代,都要经历这个过程,今天的年轻人同样要经历成长、觉醒和再做决定的过程。

现在看80年代,那个时代的青春感和自由感,是今天回过头来看,好像总结出来的一个整体、抽象的认识。包括80年代整体性的理想主义色彩,那也是今天用一个历史回顾的眼光总结的。

但是我觉得不能武断地说所有经历过80年代的人,就过着这么一种生活。80年代的复杂性在于,我们体验到那个时代的精神气氛之后,生活依然是在自己个人的选择里面去完成的,这一点跟今天其实没什么区别。

但今天对年轻人来说,可能更残酷。我们那个时候还能跟着历史的潮流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我们就是这样80年代的年轻人。电影里面还有个歌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》,那就是80年代的精神气质,很欢快、很积极、很阳光。

现在年轻人面临的残酷性,时代成熟、社会成长、全面富裕,好像只是一个背景里的东西。恰恰是因为有背景里的东西,今天行业的岗位、饱和度、成长度,带来的问题就是竞争激烈,每个年轻人都处在竞争之中,面临怎么样在一个行业里生存下去的问题。

80年代好多行业、产业都是新兴的产业,只要你是个大学生,就对你敞开大门,换到今天你试一试?

另外一个是全球化带来的影响,年轻人的现实虽然看着比较多元,好像有选择、有自主空间,这是好事,但就是我刚才说的,残酷性是同样存在的。

现在我们的生活,信息量太大了,大家都活在信息量当中,今天很难看到地铁上有人拿一本小说看,大家手里只有手机。生活、工作、感情沟通,有一个手机、一个微信就行了。

80年代什么都没有,谈个恋爱也得写信,写情书,那也是一个很浪漫的事情。这只是一个例子,种种这些让80年代好像在我们的想象里面,产生了一个不一样的时代气质。

因为那会没有别的媒介,也没有那么多的视听产品,大部分年轻人打发时间看什么?就去看古龙的小说、梁羽生的小说、金庸的小说,为什么这些能成为流行读物?因为大家都在看。

80年代的学生写诗,最早的是朦胧诗,那是对80年代一代人的精神世界产生过影响的一个诗歌的浪潮。80年代当代的文学创作,包括外国文学作品的引进,整体创造了80年代的文化气氛非常强烈。

正因为有那样强烈的文化气氛,它才能塑造一个时代年轻人的情感和精神的结构。我跟李现、春夏说,千万不要去演一个80年代的年轻人

拍80年代的年轻人,我选择了李现和春夏。我跟他们工作的时候,强调一点,就是千万不要有一个概念说,我要去演一个80年代的人,千万不要有这个动机。因为没有区别,青春就是青春,选择他们这样外形条件的演员,是因为符合故事本身。

表演做到生动、自然,这样才有说服力。而不是跟演员说,你给我演出一个80年代的样子,这是谁都完成不了的任务。我们在80年代也一样,该吃吃,该喝喝,该交流交流,没有什么区别,这个是跟演员交流的时候比较强调的一点。

春夏饰演的毛榛是电影的一个结构性人物,事情开始于她,最后故事还是结束在她身上。所以这个结构性布局,怎么样看两个人在爱情关系里面的起伏,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说是有魅力的。

如果说李现和春夏的角色有什么层次,那就是爱情当中可能发生的一切,特别又是李现饰演的梁正文那样一个单向度的爱。毛榛那个女性人物,内心隐藏了太多的东西,她的隐忍和痛苦是没办法跟别人分享的,甚至梁正文已经成了她生活里面最亲最亲的人,她都没办法去分享这个事情。

整个爱情故事的走向还是忠实于小说提供的结构感。小说人物的命运,两个人的身世、进展,中间遇到的所有的问题,最后是一个告别。

我觉得告别也是我们人生的常态,在电影当中以这样的一个告别来做结束,其实倒不见得调性上是往下降的。

结尾用的音乐,一个《北京颂歌》,一个罗大佑的《恋曲1980》,首先还原一下时代气氛,另外我希望电影最后的调性往上提一提。因为那个歌就是那个年代广为传唱的,虽然《北京颂歌》的年代更早,《恋曲1980》就是当时创作的歌曲。

所以不管我们用什么音乐,或者用什么主题的歌曲,其实还是说人生经历这些所有的爱情的迟疑,这种隐忍的痛苦,最后还是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。

而这个决定是未来的一个新生活的起点,电影在最后是融到这么一个情绪当中,而不是悲悲泣泣,好像是大悲剧,我不太喜欢那样的调性。不是对80年代电影做还原,一定要做一点点美学新鲜感的感受

拍这个故事,我在视听语言上的考虑,就是不能太陈旧,不能完全地对80年代的电影作品去做还原。

意思就是说,我不能找出一个80年代的最好作品,比如说是反映当时现实题材的,然后给美术、摄影布置的任务就是为了做一个80年代的电影,必须跟它做的一样,不是这样的。

但是我们也看了很多80年代的电影作为参考,比如说谢飞导演的《本命年》,带着剧组主创必须看的。我自己也看了好几遍,这个是我必须要做的工作。恰恰是有了这些工作,到最后比如说我们做视觉设计的时候,可能大家就有了一些具体的方法了。

比如说大学时代比较浪漫,暖色会多一点。到了四川的部分,颜色更饱满一点,因为他一下子离开了那个学校比较单调的、灰的、单一色彩的空间,它一下子颜色多起来了。到了内蒙那就做得荒凉一点,调性单薄一点,因为跟梁正文的心境、情境,跟人物的心情和内心的境遇有关系。

怎么样在视觉上达到一个我们视觉潜意识接受它的感受,某种程度上就是人物的主观感受。

人物的着装颜色也是专门设计的,要讨论好多方案,麦子饰演的谭力力就是快乐开朗的那么一个女性人物的存在,就会显得亮眼、与众不同。

毛榛那种性格,可能就是那种颜色的衣服,或者说那种发型。谭力力马上就变成了另外一种,一定要拉开距离,在服化道上的设计要使人物产生距离。

梁正文也是,他在内蒙的装束,大靴子、大军衣,他已经跟青春时代很拘谨、很生涩的人生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

总而言之,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一定要做一点点美学新鲜感的感受,这种美学新鲜感的感受包括用镜、包括色彩。收起

  • 极速云1
如果无法播放或卡顿请尝试切换其他播放线路
  • HD高清